【你只是在不尊重這個人】
其實我現在最討厭的就是,
有人沒有去全盤了解這患者,
就說“你恢復很慢”,
“你這樣恢復不夠好哦!”
就如同之前碰到一個中醫留言,
說到,“給我治療的人三個月就好了,你這樣不行啦……”
那全世界的醫生都不用當了,
全拜他為師算了。
我跟每個治療師說這件事,
他們都覺得很扯。
如果一個醫師這樣說只為了讓他生意比較好,
那還真是……(自己填空)
我一直都跟有聊到的中風病人講,
每個人受傷區域及面積不同,
因此產生病況不同,
真的很難講你恢復的怎樣,
不過如果你有保持進步,
就是好事,哪怕速度很慢。
所以最討厭沒有了解我病況就說,
“你恢復不夠喔…”
試問你,我恢復夠的話,
還有必要跟特別跟你說我中風了嗎?
尤其是肢體遠端的手掌及腳掌,
恢復特別慢,
但這也看得出來,
一個人是內行還是外行;
一提到手掌比較打不開,
就說“噢~你這恢復很慢喔!”
這樣的人,你也不用跟他繼續說了!
總之,傷勢不同,真的很難下定論,
唯一知道的是,你都沒有復健,
那現在的恢復一定不夠;
而你都有復健運動,
那一定會有進展,
只是每個人快慢不同,
因為病況不同。
我就曾經犯個錯,
在醫院常常會出現,
跟我一起針灸的中風患者,
我一直都覺得他為什麼那麼久了,
還不能站著撐拐杖呢?
他說話流暢,但為什麼都一直發呆,
不看看手機之類的呢?
後來我一年半之後才知道,
原來他看不到。
由於他看不到,
所以復健更加困難,
情緒也有時很難控制。
後來我看到他,都很同情,
也更尊重他了。
所以沒有全盤了解這個人,
真的不要妄下定論,
你只是在不尊重這個人。
而手握起容易,張開真的很難,
所以才有特別發明的輔具幫忙復健,
我都是用 #張開 老師的發明,
(沒錯,手張開的老師叫做張開)
每次在用 #開開手 時,
都會有種很愉快的心情,
因為它實在太帥了,
而且我這副木非量產型,
而是用3D列印製作,
手腕調整的轉輪構造還是樂高零件製作,
雖然不是正式版,
但對我來說卻是獨一無二的。
學會尊重他人,也同樣是善待自己,
把客觀留在前面,主觀留在後面去思考。
如果再碰到一個隨口就說,
“你恢復太慢囉”
“我治療的都三個月恢復”
我想我也不會生氣了,
只會覺得你真的有夠搞笑的啦!!